Search

第九屆第一會期許毓仁總質詢

  • Share this:

本次總質詢完整的影片登場,我們一同來了解,除了我的提問外,部長的回應和我的建議:

【台灣下一個產業支柱何在?】
台灣一直以來都有鎖定的產業扶植計劃,卻慢慢的被紅色供應鏈給侵蝕,同時面對台灣的少子化與人口下降,我們的產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,我們下一個產業的支柱何在?

張院長:台灣不應該將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也就是只做某一種產業。像政府前陣子推動的生產力 4.0,或從去年開始的網路政策白皮書,這些都想要將後面的資通訊能力建立得比較豐厚,讓前面的相關產業可以起來,而這個產業不會只有一個產業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台灣的能源政策是什麼?】
台灣沒有能力負擔全世界最便宜的電價,我們在環境保護和能源使用效率上都敬陪末座,如果我們不能繼續使用高汙染的火力發電、不能繼續使用高危險的核電,那我們能不能採用如德國和丹麥的再生能源? 我們的能源政策是什麼?

張院長:剛才委員講到台灣在那些方面的績效指數不佳,其實,這和我們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都有關係,當然也必須承認這不是一天就可以改過來的,都是要努力的方向。

建議:德國的 Franconia 在 2015 年 12 月已經可以透過可再生能源製造81%的供電量。另外再向院長報告,德國可以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來生產電力,台灣為什麼不可以?第二,根據前幾天英國衛報的新聞,丹麥的風力發電已經成功地製造 140%所需要電量,而且可以供給瑞典及德國等鄰近的國家。我想請問的是,台灣有這麼好的天然資源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德國或北歐國家同樣面對當地環保團體的抗爭,或是各種不同團體的意見表達,為了關心地球、關心台灣、關心能源,我們不要再只看到問題,而是要找到解決方案。

===============
【主權基金的未來?】
我們的未來政策中,主權基金成為一大課題,院長如何去看這件事?

張院長:直覺上我覺得以現在國際上比較有名的主權基金,像新加坡的主權基金來講,其實在基金的運用上面,政府要有相當的權限,如果在我們國家做這種主權基金的話,我覺得需要民意機構對行政機關有相當的授權及信任,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加把勁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在哪裡?】
台灣的人才流失與留才指標交出了慘烈的成績單,我們年輕人的起薪更是大幅落後鄰近國家,我們的人才培育方向出了什麼問題?

吳部長:長期來說,台灣年青人如果要走出一個寬廣的未來,可能還是要勇敢的去創造新的產業,而這個新的產業或是新的創業機會,是需要跟全世界連結的,這樣才有可能提高我們的附加價值,也才有可能使我們的薪資可以提高。

建議:世界經濟論壇今年 1 月在瑞士 Davos 提出所謂 2020 年的未來十大能力,包括問題解決、批判思考、創意、人員管理、團隊合作、情緒控管、決策判斷、服務、協商和談判、認知靈活度等等,現在正在調整、重新規劃的課網,必須把這些未來的能力規劃進去。

===================
雖然張院長還有六十幾天就要功成身退, 這些問題也是對新政府的提問, 期望他們有作為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當道路開啟,我便沒有理由後退,我要讓教育革新、為新創開路,「問對的問題,走自己的路」,我是許毓仁。
View all posts